6月7日,清华大学2020年招生宣传片《追光少年》正式推出。《追光少年》取材于清华大学学生兴趣团队“天格计划”的真实事件,讲述了学生团队受到引力波探测的启发,最后一个月克服重重困难制作卫星载荷并发射到太空探...
按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的部署,1月10日下午1点40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人核酸检测医疗队整装出发,与佑安医院医疗队同仁,一同赶赴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地区燕达医院支援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日前,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外科先后为超早产双胞胎姐妹花成功实施动脉结扎手术,其中姐姐体重仅770g,妹妹体重仅560g,连续刷新国内先心病手术患儿的最小体重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先心病救治上取得了新突破!
时至岁末,全国多地新冠病例零星散发,北京地区疫情形势同样不容乐观,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12月26日清晨,天刚破晓,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接到朝阳区卫生健康委紧急调令,需要立即组派工作人员前往位于望京的两家社区进行核酸采样,预计采集量近万人。
12月18日-19日,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率队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大理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李琰陪同调研。12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对口帮扶南涧2020年工作座谈会在南涧县举行。姜胜耀一行听取了南涧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口帮扶工作汇报,与南涧县委书记吉向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绍基等就深化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交流。
近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心脏中心在首席顾问专家、心脏中心主任吴清玉教授的指导下,由张明奎院长带领心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附院首例先心病合并严重气管狭窄患儿的同期手术矫治,标志着一附院心外科技术又迈上一个崭新台阶。
在清华担任了四年多的德育助理,为话剧《马兰花开》落过泪,也多次与选调至西部的师兄师姐谈起理想,陈剑楠自我归纳为“感性的奉献型人格”。在清华多年的学习生活中,陈剑楠深受清华“又红又专”的影响,他早早地便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谢陈攀,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担任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口帮扶的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苏光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他用心贴近贫困群众,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了全村贫困人口出列。2019年,谢陈攀获评深圳市“优秀帮扶个人”、“和平县对口帮扶先进工作者”。
杨昊,2019年至今担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以下简称“国际研究生院”)派驻河源市苏光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期间巩固完善“科技+教育+消费”三叠加扶贫模式。2020年,苏光村全村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苏光村完成了省定贫困村退出,实现高质量全面脱贫。
自2019年10月起,胡日查作为基层选调生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乌布力吾素嘎查(村)锻炼并成为驻村工作队队员。秉持“俯下身、沉下心”的原则,他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力求与群众交心达意,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问题。在上级部门,帮扶单位以及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之下,乌布力吾素嘎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4人已全部实现脱贫。安全饮水工程、旧屋改造等改善...
从来到甘肃的那一刻起,王伟忠就如同一根修竹般在基层深深扎根,两年的脱贫工作让这个曾经略显青涩的小伙子更加成熟,也加深了王伟忠对基层这片“茂林”的感情。
11月16日,在中国慈善联合会、民政部慈善社工司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清华伟新教育基金)共同组织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二期线下学习开学典礼在清华科技园学研大厦举行。
他放弃高薪,坚守在川西高原的村小学支教,为孩子们打开看世界的大门;保住学校、招来志愿者、点亮不熄的灯火,他让一个村庄换了模样;深耕教育11年,他始终践行着支教理想,教育之路通向无尽的远方。他,就是杜爱虎。
11月12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共同主办的“世界公益慈善论坛2020特别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论坛联合主席陈旭,香港大学校长、论坛联合主席张翔,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论坛联合主席段崇智,联合...
近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紧跟国内学科前沿,不断拓展内镜神经外科诊治范围,将神经内镜微侵袭技术的发展成果应用于脑室系统出血的重症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