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4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悠慧团队、精仪系施路平团队与合作者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以及软硬件去耦合的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这一成果填补了完备性理论与相应系统层次结构方面的空白,利于自主掌...
5月30日,清华大学2020年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十余个国家的数十名国际生录制视频,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分享了疫情期间的生活感受等。活动以线上展位、线上互动、厨艺大赛、线上讲座等形式,为清华师生呈现了一场关于国际文化交流互鉴的云端盛宴,展现了中外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5月24日晚,“汉语说”工作坊之“京城印象(Impression of Beijing)”专场在“云”上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6个院系、9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名国际生参加。在疫情防控时期,本学期的“汉语说”移步线上,通过网络搭建起了一座中外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保证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不断线”。
转眼,“深耕计划”的学员们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精耕细作”了几百个日夜。他们有的在校内部门服务师生,有的来到基层一线攻坚克难,也有的在海外中企默默坚守……为记录点滴、激励后学,“深耕计划”特别推出“深耕纪实”专栏。近期,让我们一起听听深耕一期学员有关成长的故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神,5月10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博19党支部、金博19非全日制党支部联合河北省灵寿县马家庄村党支部开展红色“1+1”结对共建活动。受到疫情影响,第一次活动为线上交流会,后续将根据情况继续合作开展系列活动。
5月8日晚,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的第28期iTalk活动在线上举行。本次活动以“全球抗疫中的清华人(Towards a More International Tsinghua: THUers in Global Anti-COVID-19 Efforts)”为主题,由中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四国青年分享自己的抗疫故事,引领中外学子共同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使命与担当。28个院系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名听众一起参与了此次活动。
5月10日晚,第14期TopTalk+暨首期“云上TopTalk+”如期举行,高海燕教授以“我的人生足迹:物理学家和中外合作大学建设者(Amazing Journeys in Physics and in Building a Joint-Venture University)”为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线上分享。“TopTalk+”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于2015年发起的全英文国际化高层论坛,本次论坛吸引了27个院系来自12个国家的150余名清华学子一同探讨以学术全球化...
4月23日,在校研团委的指导下,清华大学化工系研团总支积极响应学校“按时毕业、及时就业”的号召,举行了线上启航沙龙系列活动,邀请化工系2006级博士校友、湖南省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军其,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行业感受,帮助化工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导向,扩展就业视野,加强职业思考。
4月25日,由清华大学学生赣文化交流协会、工程物理系核82班主办,工程物理系团委、清华大学校团委社团部协办的“同心战‘疫’ 聆听抗疫之声”——赣协-工物系核82班联合分享会顺利举办。校党委武装部部长、国防人才培养办主任熊剑平,工物系党委副书记李亮,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南昌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赵琳出席了分享会。
同心战疫,静候春回。在抗疫过程中,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的研究生们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抗疫公益活动,用志愿行动诠释当代大学生在疫情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4月24日-26日,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联合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共同举办三场“清华与世界”主题系列讲座。讲座采用雨课堂直播的形式进行,吸引了超过1200名校友、同学和社会观众参与听讲。作为清华大学109周年云校庆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讲座契合校庆主题“自强的清华更奋进”,通过讲述清华校史、校歌、校景中的典型故事和文化传统,强化学校荣誉感,培养融汇中西文化的意识,...
4月25日下午,在清华大学109周年“云校庆”之际,主题为“三代清华人的接‘力’传承”的校庆专场“师门论坛”顺利举办。本场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原副校长、研究生院原院长、航天航空学院教授余寿文教授作为特邀嘉宾,航院冯西桥教授、李群仰教授、李博副教授作为师门对话嘉宾出席。近400名来自校内各个院系的师生和校友线上参加本次论坛。
4月28日下午,清华大学能动系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研究生联合举办“云上启航沙龙”主题团日活动。华中大能源学院党委书记姚洪、能源学院核工系副教授杨章灿(清华大学工物系2008届校友),清华大学能动系党委书记李宇红、能动系能源战略课题组麻林巍出席活动。
4月26日,“弦歌不辍,行健不息”——师生校友校庆云演出正式上线。“云演出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由“自强”“创新”“奋进”三个篇章组成,全景式展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前清华人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行动举措,用云端演出的方式为抗疫助力,为全球祝福。
4月25日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及风险防控”重大攻关专项前方联络组组长张大奕做客“真人图书馆”。张大奕以“为什么要做追踪环境污染的福尔摩斯”为主题,与同学们在线分享了他在武汉抗疫一线的经历和感悟。
4月16日晚,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团支部、党支部齐聚线上,以“从我做起,同心战‘疫’”为主题,举行云上联合主题教育活动。
来自清华与华中大材料学院的80余名师生与安徽应流集团的嘉宾齐聚线上,围绕“齐心抗疫,引导就业”主题开展云上实践活动。通过应流集团嘉宾的介绍,同学们走进应流集团,在线参观应流集团航空领域及核能方面的核心零部件,学习航空材料中的单晶叶片技术,对我国高端制造核心零部件企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4月26日,在全球共抗疫情之时,清华大学将迎来109岁生日。在疫情这场“大考”面前,清华人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深耕计划的学员也在全球各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贡献着他们的能量,让我们通过一张图片来聆听他们对于母校的真切祝福。
虽是五字班,但今年却是高索芬本科生涯的最后一个校庆。作为五字班的一员,高索芬入学后经历的第一个校庆便恰逢清华的105岁生日。为了在校庆当天在东大操场拼出完美的“THU105”图案,所有大一女生半个学期的体育课都在进行啦啦操的训练。
“云校庆”不仅为清华师生和校友开创出一种校庆的新模式,也开创了重大学校活动的新模式。虽然大家不能亲身到场,但是它使得几乎所有心有所归的清华人都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