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4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悠慧团队、精仪系施路平团队与合作者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以及软硬件去耦合的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这一成果填补了完备性理论与相应系统层次结构方面的空白,利于自主掌...
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门课,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汉书》导读、理想国、发展心理学、逻辑导论、中国历史地理、西方美术史等。清华开放12门课程,以理工科为主,其中包括工业系统概论、制造工程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知名课程。
2019年末,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等联合在京发布了《2019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至少对于我国内地高校而言,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如何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
近日,2019—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12所中国高校进入世界百强,清华大学因不断提高的全球综合实力排名全球第16名。北京大学则从全球第30名上升到第22名,两所大学均取得史上最高名次。QS官方认为,从排名来看,中国内地排名前10大学的学术实力已可与美国相媲美。
QS集团今天在伦敦发布2020 Q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因其不断提高的全球综合实力排名全球第16位,北京大学则从全球第30位上升到第22位。中国大陆的这两所顶尖大学取得了历史上最高的世界排名,中国大陆排名前10大学的学术实力已可与美国相媲美。
近日,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见长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召开“科技人文发展专家咨询会”,宣布将大力发展新文科,建设包括科学文化、应用文科以及文化传承等学科。而不久前,有“中国理工科最高学府”之称的清华大学也专门召开了文科工作会议,要求共同推动清华文科建设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教育的交流,不仅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不同文化,也为各国文化元素的流动创造了机会。地缘相近、历史脉络相连的亚洲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深入,推动了学术的进步、资源的共享,更提升了青年一代对亚洲的认知与热爱,让亚洲文明在互学互鉴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4月29日,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从2019年到2021年,将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
在新时代,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评职称、建立“准聘—长聘”制度、授予各种“帽子”以及科研评奖时,应逐步转换评价标准和评价思维,淡化影响因子等量化指标,将科研成果的原创性作为最高评价准则。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科技成就,就是“叹为观止”。至今为止,能源部下属17家国家实验室产生了8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800个“R&D 100”大奖,年发表学术论文11000篇,在材料、先进计算、3D打印等多个领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美国能源部在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上有什么独门绝技?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劲教授。
QS全球教育集团今天发布了第九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本次排名横跨5大学科群和48个学科,评估了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所高校。中国110所大学的1032个学科入选全球600强(中国大陆76所,中国香港9所,中国台湾23所,中国澳门2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五个部分:一、战略背景;二、总体思路;三、战略任务;四、实施路径;五、保障措施。
2月26日,教育部召开2019年第四场教育新春发布会,发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2018年,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均有较大成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说。
面向未来,高等教育如何写好“奋进之笔”新篇章?1月17日,教育部以“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在北京举行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8次全体会议,参会代表们深感时不我待,积极建言献策。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今天在北京揭晓,高校再传捷报:全国共有113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8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82.6%,连续4年占比超七成,其中,有76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47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