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计算机组成原理课20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刘卫东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同学真正学懂计算机组成的原理,为他们今后从事人工智能、芯片、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打下扎实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意识到:动手实践,实现一个简单但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而...
杭婧,清华大学医学院2012级直博生,师从施一公教授,研究方向是剪接体领域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她共发表SCI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上发表文章一篇,在《科学》上发表文章两篇,影响因子累积破百。
让人羡慕的科研成果和光鲜的获奖经历,让人很难想到曹玮这样一位科研新秀竟然在读博期间曾经萌生退学的念头。2011年初,曹玮在完成本科毕设期间就开始了“含硒高分子的可控组装与解组装方向”研究,前期工作一直非常顺利,然而到了研究的最后阶段却遭遇了瓶颈,实验从夏天一直做到冬天都没有结果。
他是科研道路上敢于挑战难题的开拓者,勇敢地沿着人迹罕至的道路前行,他是坚持做本科生奖学金改革的带班辅导员,不到尽善尽美绝不放弃,他作为清华腰鼓队的队长,从完全没有舞蹈基础到能够带领腰鼓队参与大型表演,丁文伯实现了自我超越的华丽转身。
崔彬,材料学院2011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是电控磁、氧化物异质结。读博期间他累计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9篇,导师一作,本人二作SCI论文2篇。其中,共有4篇发表在在材料学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相关成果在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中国物理学会秋季会议、全国薄膜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做报告交流,多次获评优秀报告,并...
他是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清华游泳史上首位入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代表团的队员,第九届全国大运会50米蛙泳季军得主。5年时间里,王凯峰作为清华体育代表团成员夺得16次冠军,13次亚军,现在他仍然是北京高校男子50米蛙泳十连冠保持者,他还曾担任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第11届学生会主席。他每年平均有330天要去泳池训练。每次训练按4000米计算,14年下来,王凯峰共游了18480公...
初见施友从,干干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金属框眼镜。这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14级的学生,获得清华大学2015年度暑期实践个人金奖。他带领他的实践团队一行11人,历经近两周,深入青海海宴,实地调研基层地方政府在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Syed Shujaat Ali Zaidi,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男孩,既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2013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学工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同时也是巴基斯坦信息技术学院(COMSATS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一名老师。他来自于巴基斯坦的一个偏僻村镇,一个教育普及度很低的地方。然而他一路坚定地走过来,立志于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努力改变他的国家的状况...
我从没见过赵家和老师,却零零散散听过许多他的故事。我听说赵老师捐资千万帮助了数千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又听说他在癌症晚期舍不得使用进口药物治疗;我听说他在美国做客座教授时薪酬不菲,又听说他那时给一家三口订的每月生活费标准仅100美元;我听说他退休后曾在深圳某著名企业担任顾问,又听说他每次南下都是自带铺盖、租住普通民房……
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办公室。眼前的王红,一头干练的短发,笑容温暖而亲切,言谈话语中,透着一份爽朗与率性,苗条纤细的身体里仿佛充满了韧性与能量。
格非,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开始,迄今已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以及《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中短篇小说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青黄》、《戒指花》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多部。曾获2014年老舍文学奖、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
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孙明君,最喜欢的事情仍莫过徜徉于书斋和讲台,带着同学们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探寻历史对于“当下”的关照——“虽是‘昨夜星辰’,但依然熠熠生辉,闪烁着理想与智慧,照亮我们的心。”孙明君在以诗育心、以文载道的路上执着地前行着。伴随着他的还有宋人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015年教师节前夕,左焕琮荣获“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这是他来清华的第13个年头。左焕琮说,在清华的这些年,是他实现梦想的又一段征程,他将继续披荆斩棘、不断开拓。
今年是李衍达在清华大学工作的第57年,这些年来,他孜孜不倦,攻克了一座又一座科研高峰,开拓了多个重要的交叉学科方向;他鞠躬尽瘁,筹建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为清华大学信息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诲人不倦,培养了数位优秀人才,注重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创新能力……
“今天是8月27日,一周后就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我很激动。”宋玉芬说,“我很平凡,但作为一名清华人,我希望能在此刻分享我的抗战故事,分享胜利的喜悦、自豪和感恩。”
在同学们都在参加毕业前的各种聚会和告别活动的时候,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015届毕业生陈家轲还在为了公司的事情在江苏奔波。“忙完这边就回去,参加毕业典礼。”在电话那边的陈家轲说。电话里面沟通过很多次,他的声音总是给人以很冷静的感觉,语速不快。见到的陈家轲,黑黑瘦瘦的。
57年执教生涯、61载清华岁月、培养近70名博士研究生、80岁高龄,作为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奠基人,张钹促成了实验室的诞生,引领了实验室的发展,见证了实验室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多年来,聂建国把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土木工程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型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组合结构优秀人才。2015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聂建国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号称“京城学历最高的相声演员”李寅飞,一手折扇,一杯清茶,娓娓道来他的故事......许多关注传统相声艺术的清华人对“李寅飞”这个名字十分熟悉。自小在北京长大的他,因听马三立、侯宝林先生的磁带而与相声结缘。
39W用户,175W单篇最高阅读量全年,4500W+阅读总量,20w+日平均访问量,410天,无间断推送,全国微信500强,文化阅读类前30……这些数字,是贴在微信公号“灼见”上的一个个标签。而这背后对应的,只是一个人:他叫“张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微信公众号“灼见”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