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计算机组成原理课20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刘卫东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同学真正学懂计算机组成的原理,为他们今后从事人工智能、芯片、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打下扎实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意识到:动手实践,实现一个简单但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而...
现任清华物理系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的王青教了十余年“费曼物理学(二)”、16年的“量子场论”、30多年的“电动力学”,课下常耳闻不少学生笑称“电不动了”。如何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甚至对物理抱有一生的热情,王青想了很多方法。
李赛过37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个惊喜——新冠肺炎病毒形状的生日蛋糕。蛋糕形状惟妙惟肖,跟他摆在办公室桌上的3D打印的新冠肺炎病毒摆件可谓是“一模一样”。蜡烛点燃时,他看到了一整个实验室的真诚笑脸。视线有点模糊,不知是热气,还是泪花。和病毒“斗争”了这么久,终于可以稍微松口气。
2020年12月,团队带头人郝吉明荣膺由中宣部、中国科协、科技部等6部门评选的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面对荣誉,这位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淡然处之:“大家选我,不是因为我‘最美’,而是希望看到我们的环境更美、国家变得更美。”
“若是人生重许愿,愿做辛勤一园丁。”从教28年来,申卫星从未忘记过他的博士导师江平先生说过的这句话。“我觉得当老师是天底下最美的职业。”每次迈上讲台,申卫星都全情投入,“当你在讲台上讲解、踱步,感受到学生的目光追随着你,那是最美的享受。”
“做数学的人多多少少都比较随性,因为我们可能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不做有用的问题。”在采访中,吴昊数次提到“兴趣”,她与数学的缘分正是从这两个字开始。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单思思获评2020年“最美大学生”。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单思思已经连续工作170余天,在科研战“疫”一线争分夺秒、攻坚克难。单思思立志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公共健康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矢志用青春告白祖国!
时至今日,班慧勇一直觉得自己“始终还是一个学习者”——向前辈汲取经验、与学生教学相长。而这样的心态,也使他能够以“学生视角”看待教学,增进双向理解,扎实教学效果。未来,他将继续秉持“少一些‘给我上’,多一些‘跟我上’”的理念,不断成长,永葆清华之“格”。
读文献、开组会、讨论课题进展、指导实验、审稿、与同行交流……自2007年从哈佛医学院回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在实验室的每一天几乎都如此度过。十几年来李文辉无数次穿过研究所一楼落地窗旁的走廊,走廊墙上有四幅风光摄影,是北生所的春芽夏叶,秋风冬雪。当银杏叶又一次将北生所的庭院铺得满地金黄,李文辉平静往复的实验室...
迈步走进室内,整整一面墙上挂满的锦旗映入眼帘,每一面锦旗背后都在默默讲述着一则精彩的故事:在众多高校流窜偷车的嫌疑人在清华被抓获、同学遗忘在自习室的笔记本电脑被顺走又在24小时之内被治安科神速追回、没有上锁的自行车被人当做共享单车骑走又被治安科找回、深夜走失的老人在校园的角落被治安科找到……
稀土在张洪杰看来,是闪闪发光的神奇宝库。谈起心爱的稀土研究时,张洪杰的眼中也闪烁着光芒。他的计划表里还有许多项新奇而富有挑战的研究等待他一一突破。与稀土结缘,张洪杰找到了一生挚爱的研究方向,也找到了科研报国的创新之路。这条路充满着艰难险阻。在“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基础研究领域,张洪杰时刻思考着如何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回望这一年半的援疆时光,谢志毅给出了两个字:震撼。没有来过新疆的人,无法真正领略新疆的美;没有在新疆工作过的人,无法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治疆方略的伟大与成效;没有做过新疆的支援医生,可能也永远无法体会真正意义上的奉献。“这些经历足以让我在老去时反复回忆,人生中有过这么一段路,很值!”谢志毅笑着说。
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蒙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青年科学家榜单。蒙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这次,他以“研究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社会经济原因,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公共政策举措”而获评。
2017年,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叶彬彬成为清华大学修缮中心园林科的一名园艺工程师,她掌握植物学系统理论和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拥有四年设计施工经验。在外行人看来,这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但叶彬彬却有很多不一样的体会,“很多实际工作都需要踏踏实实扑在繁忙脏乱的工地上才行。”
他并不是一个具有显著“新闻点”的采访对象——他不是清华园中众人皆知的“明星教授”,尽管深受学生爱戴;他不愿也从未被公开报道过,尽管在他近半个世纪的从教生涯中已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成绩单;他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尽管他的感情澎湃而深沉。在他的老同事、清华大学化工系教师张立平的描述里,他长得精瘦精瘦的,为人精干低调,性格黑白分明,直言敢谏,一丝不苟。
王仲,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与健康医学部部长、全科医学科主任,多年来一直深耕社区基层。“‘六位一体’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但社区医生首先是医生。只有基层的医疗业务扎实了,老百姓对基层医疗信任了,才能实现真正的分级诊疗。”王仲说这是他一直坚信的理儿。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他一直坚持带动科室和党支部的力量,切实践行对基层医疗队伍的帮扶支持。
自1992年进入清华以来,付海滨一直在车队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着,2016年接任了车队副队长。从小卡车、小轿车再到巴士车,付海滨在28年的驾驶职责中积累起丰富的经验,用对最优路线、安全驾驶、准点到达的极致追求诠释着“匠人精神”,而在后视镜中远去的岁月里,清华园的日新月异也成为付海滨一路上美妙的风景。
2020年5月7日,我们迎来吴良镛先生98岁的生日。自1946年协助梁思成先生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至今,吴先生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研究的岗位上,至今已七十余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衷心地祝愿吴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李道增院士在建筑学理论和设计实践两个方面均有深入而广泛的探究,并取得了卓越成就。坚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新制宜主义的建筑学”理念。主持设计了清华大学建校百周年纪念性建筑清华大学百年会堂——新清华学堂、校史馆、蒙民伟音乐厅,以及中国儿童艺术剧场、北京天桥剧场、台州市艺术中心等重要文化建筑工程。
作为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的清华大学地学系长聘教授付昊桓,虽然今年只有38岁,但已两次捧起全球超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奖“戈登·贝尔”奖。